意大利美术学院中的“素描”概念
就论意大利,是没国内所谓的素描这个词的。
是disegno?那是干性材料画(反之则是 pittura)。是schizzo?那是简笔画。是bozzetto?那是草图。
最接近国内所谓的素描的词是“disegno bianco e nero”(黑白干性材料画),甚至还要再限定为只能用传统材料(con materali tradizionali)。
那么在意大利语中被我们翻译为素描的东西(disegno)到底是什么样的呢?
di 是从属介词=of,segno 是名词=sign(标志)。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画标符。16 世纪时,西方将现在的“美术”定义为“arte di disegno”(图示的艺术)。这里就指明了这个 disegno 的根本含义,图示性。这是素描在西方的一次胜利。美学家认为这是美术成为艺术的一个重要转折。
素描是理性的产物,它关乎于数的概念和表达。今天意大利的美术学院还再孜孜不倦的谈这个问题。纯艺专业的学生有一年素描的必修课程。这里老师们就谈到了素描的图示性。图示性就在于,一个素描作品中,什么东西是需要被表达的。这里的选择有很多:光,结构,空间,质感,甚至是观念。
理论就是如此简单,素描就是表达以上东西的方法。知道了目的,就只剩下实践了。意大利的素描教学告诉学生有哪些东西可以被表达,中国的素描教学告诉学生写实是素描的目的。所以,这种素描在意大利就丧失了素描的本质,图示性。
举例子
素描的图示性最早的表现就是建筑设计图,然后是解剖图,透视图。国内这种类型的素描难登美术的殿堂。
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素描,达芬奇的时代是文艺复兴。当时的风格是概括与秩序。在达芬奇的素描里概括与秩序成为了他首要表现的目标。达芬奇画的素描并不像今天那样深入,但是艺术性依然存在。
安格尔认为,素描是一切美术的根本,素描要做到达意。所以,作为艺术品的素描可以供人欣赏,而作为画家素材的素描可以供其理解。
意大利的 boetti。这幅作品是一幅素描作品,表达的是观念:如题《自动的排列组合》。
再说说苏联的费钦。费钦惯用炭笔画画,而且速度很快。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像一把尘土打上画布就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。
卡拉瓦乔的素描同他的油画一样注重光。你要问他为什么?他一定会答:“因为有光才有了世界。”光在他眼里是神的施舍,所以光成了他一生艺术的主体。他的素描一下就能看出他在画光,大结构打完形,明暗上完的最后一步就是点高光,感觉他很享受这种赐予画面人物光的感觉。
以上信息由北京南街8号画室整理,文章来源于互联网,转发仅作为观点分享使用,如需咨询或了解更多艺考相关内容,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、官方微博、官方QQ,以及其它联系方式:点击这里
|
|